利益相关:在苏州10年,籍贯扬州江都区。户籍苏州吴江区,在工业园区工作了8年,21年4月份到新区工作。目前每天来往于吴江太湖新城和科技城,每天通勤距离40公里。

背景:

苏州市是一个经济体,是苏州市区、吴江区、昆山市、太仓市、常熟市、张家港市6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这个城市群的GDP达到了2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超过了2万美元,在国内属于总量第六,人均第五的水平。在人口超千万的城市中,人均GDP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苏州市的财政收入排名全国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

下面是正文:

既然是一个经济体,那必然会存在分散的问题。苏州作为一个发展的极为均衡的经济体,散装的特性更为明显。虽然苏州的财政收入全国第四,GDP全国第五。但是有一半是县级市贡献的,这部分苏州市区是无权支配的。所以在做各种数据比拼的时候,有很多城市喜欢跟苏州比市区GDP。对于县级市来讲,苏州就是苏州市区。所以在苏州内部,苏州市是狭义上的苏州指的是苏州市区,在国家层面苏州市是广义的苏州市,包含了县级市。

尽管如此,苏州不管是市区还是县级市提供的居住体验都是能够和它的GDP匹配的。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分散的财政收入:

苏州市级财政收入不包含县级市,县级市上解一部分财政收入到了省级之后剩余的就自己支配了,不经过苏州市级。其次苏州市区内,区的财政也是上解一部分到市级财政,留下大部分自己支配。

园区、新区上解市级财政会多一些,分别为40%左右;吴中、相城、吴江分别为30%左右(基于网上流传的2019年苏州财政数据计算)。姑苏区不上解财政到市级。最后市级财政统一分配转移给姑苏区和其他区,剩余的大部分都上解给省级了。

注:上解是对于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来说。就是下级的财政部门将本年度的财政收入交到上一级的财政部门。

从财政可以发现,苏州每个区县都留足了大部分财政收入自己发展,每个区县自己建设自己的区域中心,极少有跨区建设的。如果有的话,只有苏相合作区以及目前的独墅湖创新协同区等等。这种也是相邻两区之间的合作,不会上升到全市。

姑苏区作为地理上的市中心,本身因为古城保护的原因,限制了发展。加上自身的财政实力一般,就导致了网上说的段子:“在苏州当你发现周围都是高楼大厦的时候,你就来到了郊区”。

目前的四大新城,都是从原本的乡下发展起来的。园区发展的较早已经有了20年,其余三个新城都只是发展了10年左右。

从财政制度引申一下,我想很多人都会发现苏州很多政策都会有个括号(不含吴江区)。本质上是吴江在并区的时候并未彻底并区,还保留了县级市相关权限。举个例子,苏州姑苏区、相城区、高新区、吴中区、工业园区都是苏州市公安局XX分局,但是吴江区还是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为啥吴江区公安局没有变成分局呢,因为区级公安分局局长,由上级市公安局任命,县级公安局局长由上级市委组织部和市公安局考察提名后,由县级人大常委会任命。吴江的各种局目前都是这种模式。从这里就可以发现,县级市在并区时不愿意放弃很多权限,就导致了各种不含XX区的情况。

想想县级市要跟设区市一体化,只能更难。苏州实现了全域医保一体化、公积金一体化(园区除外)、公共交通刷卡一体化、以及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打通全域的一体化体验,如苏周到APP等,本质上也是苏州能做到的极限了。

当然这种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慢慢融合的。吴中相城当初也跟吴江类似,用了十多年彻底跟苏州市融合了。吴江并区才10年,还有一段时间的融合之路要走。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分散的社保体系:

首先苏州大市分为七个社保统筹区,分别为:

1)苏州市区(三个统筹区):

(姑苏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是一个统筹区 俗称市区社保

(苏州工业园区)是一个统筹区 俗称园区社保

(苏州吴江区)是一个统筹区 俗称吴江社保

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分别是四个统筹区。

换工作如果跨统筹区,社保账户需要重新创建,社保卡需要重新领取。之前账户中的余额不做转移无法使用。社保缴费年限和记录都需要重新计算。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州市一共有7种社保卡。市区存在三种卡,县级市有四种卡。这七种卡互相不通用,或者号称通用实际上覆盖度不全。一般城市最多县级市与市区不通用,苏州市区三种卡也不通用。

时间轴:

2021年5月20日:苏州市民卡举行第三代苏州一卡通发布会,以后苏州大市发布的社保卡都采用统一的标题“江苏(苏州)一卡通”。

2021年6月29日:苏州市医保局举行苏州医保“一卡通”发布会,苏州医保正式进入“一卡通全市”时代。

2021年10月11日:苏州大市正式接入江苏省人社一体化平台,将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切换到了省一体化平台。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依旧独立,继续沿用之前的7个统筹区。七个统筹区的养老、工商、失业保险有望实现自动合并。

2022年1月4日: 苏州大市七个医保统筹区统一上线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七个统筹区的医保账户有望实现自动合并。

苏州大市医保上海就医刷卡:

吴江区医保:2021年5月份实现上海青浦区、浙江嘉善县免备案直接刷医保卡,10月份实现上海全市免备案。

苏州工业园区医保:2021年10月份实现上海全市免备案。

苏州市区医保:2021年10月份实现上海全市免备案。

太仓市医保:2021年10月份实现上海全市免备案。

张家港市医保:2021年10月份实现上海全市免备案。

常熟医保:2021年10月份起 可自主转诊备案相比其他区域多了一步自主转诊备案的过程。备案一次有效期一年。

昆山医保:2021年10月份起 可自主转诊备案相比其他区域多了一步自主转诊备案的过程。备案一次有效期一年。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特立独行的园区公积金体系:

公积金体系苏州存在两套,分别是苏州公积金中心与苏州工业园区公积金中心。两套机制带来的麻烦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从工业园区换到其他区工作,涉及到的公积金业务都需要重新办理。其次两口子如果一个交市区公积金,一个交园区公积金则办理相关业务的时候,需要跑两个公积金中心办理。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市域范围内,除了园区公积金,其他区和县的公积金很早就统一了。

上海政策对接:

1、上海公积金可用吴江区房产进行公积金提取。前提是在上海无房,在吴江一套房,在上海没有其他公积金摊还业务,提取业务。

2、园区参保人员在上海购房后可一年两次提取园区住房公积金偿还上海贷款。

总结:

从市民卡一体化、人社系统一体化、医保系统一体化这个趋势来看。苏州大市分散的社保体系很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从历史长河中消失。届时在苏州大市内跳槽就不用考虑社保账户迁移等相关问题了。

 

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分散的交通体系:

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

由于财政独立的原因,苏州市区内的高架道路都是属地管理原则,高架道路在哪个区内就由哪个区出钱。吴中区因为地理狭长,面积大。加上财政收入与地理面积不匹配。导致了很多高架道路的延期和断头。比较知名的有东环南延、南湖快速路、南湖快速路东延。其中东环南延二期是通往吴江的,由于优先级较低,导致吴江段早于吴中段2年建成,就有了东环难延的称号。南湖快速路4.5公里道路,由于拆迁问题延期了3年多建成,目前南湖快速路东延又因为拆迁问题可能要延期1年。

吴江段也是,江陵快速路因为指标问题延期了2年开工。苏同黎快速路延期了3年开工,苏同黎快速路又叫中环东线南延,这次是吴中段先建好了(吴中出了一口恶气),吴江段延期了,并且开工遥遥无期。

苏州中环快速路在2015年7月通车,实际上苏州的中环快速路并未形成了一个闭环。苏州中环快速路是没有南线的,目前吴中区、工业园区在建的南湖快速路东延就是中环南线的一期工程。目前苏州的中环南线是靠绕城高速代替的。等到2023年中环南线通车,苏州的中环就能彻底闭合了不用借道高速了,但是仍然有10公里是借用的目前的吴中大道(有红绿灯的地面道路)。

苏州江河湖泊众多,各区分界线一般也都是以河道作为分界。跨区道路修建基本都涉及到造桥。因此周期十分漫长。

连接苏州太湖新城两岸(吴中和吴江)的苏州湾1号隧道、2号隧道,在2016年就公示了规划。目前列入了2022-2025年开工的计划中了。就算2022年开工,3年工期要到2025年才通车,人生能有几个9年。

地铁也是市统一规划,各区各自掏钱建的。这里又有一个由于财政独立造成的问题,地铁清树湾站在吴江境内,但是地铁站隔壁是吴中区。中间隔了一条河,就这几百米的路和桥闹了非常久,最终闹到省里才解决。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修地铁时由于财政独立,该站未能整体规划。导致建成之后出现了两区扯皮事件。

由于县级市没有地铁修建的资格,所以昆山到苏州的地铁只能叫市域线S1线。而常熟、张家港、太仓都规划了自己的轨道交通体系,但是想要落地都十分困难。

因为有钱,常熟、昆山修建了自己的县级市高架内环,张家港也规划了内环。

城市公共交通

苏州市区到昆山、常熟以及昆山到太仓、常熟到张家港都有公交。市区到县级市,以及县级市之间,没有那么密切的跨区需求。

但是苏州市区内部跨区的公交就显得有些单薄了,苏州市区内部跨区优先还是选择地铁。在没有地铁的区域,就比较麻烦。因为苏州地铁是整体运营的,但是苏州公交,是每区都有各自的公交公司。跨区之间的公交线路开通需要市交通局统一牵头。开通和调整周期都十分漫长。一直以园区南作为噱头宣传的吴江运东,呼唤吴江到园区的公交很多年了,依旧没有任何反应。

2021年12月,巴士管家开通了吴江运东-创业产业园的定制班车,每天两班票价5元,并且这条线将来如果客流不达标还是会被撤销的。

目前苏州市公交公司或参股或控股了其他各区的公交公司,吴江区由县级市撤并而来,苏州公交公司与吴江公交公司无任何联系。完全是两家不相干的公司。吴江区开市区的公交线路只有4条,但是吴江开上海和浙江的跨省线路有11条。

由于市民卡维度的分裂,导致长时间内,县级市与市区的公交不能互刷,昆山公交卡无法在苏州地铁上使用。这个问题在2021年5月20日之后解决了,第三代市民卡加载了国家推行的公交联合功能,不仅能够在苏州大市内通刷,还能在全省和全国范围内通刷。

目前苏州市区(广义苏州市区),只有吴江区有无桩共享单车。其他区只有有桩的永安行单车。2021年年底,苏州市区(吴江区之外)引进了美团单车和哈罗单车。

2022年3月,苏州市公交集团召开干部会议。会议上透露:以市公交公司为基础,整合吴中、相城公交等7家企业股权和资源,组建全国资的公交集团。苏州市区的公交公司后续会正式合并,包含吴江区公交公司。

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均衡的教育体系:

苏州姑苏区、高新区、工业园区三区初中升高中统一招生,满足分数线可在三区范围内任选高中上学。

苏州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三区独立招生,满足分数线可在区内上学。吴中、相城、吴江、和苏州市区(姑苏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各自不互通。

不过,部分区域顶尖的高中,会跨区招生。其中最有名 苏州中学匡亚民班是面向苏州大市(含县级市)招生的。

造成这样的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保护吴中相城吴江的生源。江苏省内实行中职普高1:1严格筛选。江苏有一半的初中生上不了高中。由于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苏州姑新园三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基础教育水平也较高,导致了姑新园三区分数线普遍高于吴中相城吴江。如果统一招生,唯一的结果就是姑新园的学生占用大量的吴中相城吴江的高中学位。针对顶级生源,很多优秀名校也开通了大市招生的实验班,也不会影响姑新园之外的优秀生源想要继续往上走的需求。

甚至目前来看,在吴中、相城、吴江考上高中的概率还比姑新园高一点。

另外提一嘴,苏州市区内的中专、五年制高职、是可以自由招生的。甚至吴江生源可以在长三角示范区内选择中专、高职。

6)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分散的土拍体系:

土拍体系:

苏州市区(姑苏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作为一个单位进行土拍。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一个单位进行土拍。

苏州吴江区作为一个单位进行土拍。

这三区的土拍在2021年之前都是各自独立进行的。土地编号也不同。

7)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核四城:

在这个点上补充一个喜闻乐见的话题,房价。

我2011年到苏州,在我看来苏州2011-2021这十年是城市基础建设的爆发期。2011年苏州中心还没开工,东方之门才建了两个裤腿,湖西最大的商业体是印象城。湖东最大的商业体是圆融广场。苏州市区还没有永旺、龙湖天街这类连锁商业。独墅湖高教区最大的商业体是文星广场。邻里中心还没做到在园区遍地开花,园区外溢第一站尹山湖地区还是一片荒地。吴江还是吴江市,跟苏州八竿子打不着的一个地方。

那时候的湖东指的还是圆融那一块。2012年我租的一个房子在湖东的亿城左岸香颂,在创意产业园工作。每天要坐50分钟的公交,每天拥挤的公交让我觉得这段路程十分漫长。当时的湖东还没有大型商业,学校配套也不全。周末要采购最近的地方是湖西的欧尚。甚至那时候,大湖东的概念还没形成,那边荒凉的只能算是唯亭的乡下。

在这个时间点上,远湖东的房价是1W出头一点点。高铁新城、太湖新城、尹山湖这些热门地段还没开始开发,也没有新房。湖西的星海学区房2W出头一点点。现代大道沿线的房子1.5W出头。

同时期,吴江还是一个小县城,市区的房价不超过8K。这个时期的科技城,虽然已经开始开发了,但是从空间距离上,高架还没建好,有轨电车也还没开工,只能算是偏僻的不能再偏僻的地方。

10年以后的2021年。经过了好几轮的房价上涨。湖西2W的学区房涨到了6-7W,位置好的极品楼盘成交价有上10W的。

湖东现代大道沿线涨到了5-6W。远湖东涨到了4-5W。2012年吴江并区,苏州开始有了一核四城概念。扩大城市版图的同时,无数的新楼盘拔地而起。很多原本是非常偏僻的乡镇,摇身一变变成了现代化新城。房价也从几千涨到了接近3万。

目前想要在苏州市区范围内买房子的门槛价格是2万一平。配套稍微过得去的地方,得2万5左右起步。放在其他城市,如果买不起市区的房子,还可以去郊区买。在苏州不存在这样的情况,苏州的发展的好的几个新城都是原本的郊区。距离地理市中心都有20公里左右。苏州真正的郊区只有吴江南部乡镇算是真郊区。这些地方距离吴江市区有40公里,距离苏州市区有60-70公里。

以下是,原本一核四城相关内容。

————————————————————————————————

最早苏州市是一体两翼,市区为核心,西边高新区狮山,东边园区湖西。2012年吴江并区之后,苏州开始一核四城的整体城市规划,这个规划基本定格了苏州未来30年的城市框架。把苏州城市框架拉伸到以姑苏区为圆点,半径20公里大圈内。从此时开始,苏州开始了特大城市的扩张进程。

一核四城是贴合苏州实际情况的发展路线,也是苏州能落地的方式之一。苏州古城区雷打不动不能发展,把资源集中在任何一个区域,都会引来其他区域的不满导致经济发展落后。苏州每个区县都有媲美中西部地级市的财政能力,各自独立发展是存在可能性的。截止到2021年,一核四城被验证了是一条可以长期发展的适合苏州的正确路线。

苏州古城区是核,东边商务新城(工业园区)、西边科技城(高新区)、北边高铁新城(相城)、南边太湖新城(吴中、吴江)。

新城与老区域中心之间,通过快速路和地铁联系起来。

东部商务新城就是园区,94年开始建设,已经从水田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新城区。

科技城2006年提出概念,这十多年的建设,引入了不少产业。并在2020年提出了太湖科学城概念,作为科技城的扩容。

高铁新城、吴中太新、吴江太新均是2012年提出的概念并开始建设,目前吴江太湖新城的建设进度稍快,新城已经成型。高铁新城其次,吴中太湖新城进度略微滞后。

可见到2035年,苏州未来最现代化的新城区就在这四座新城中。并且也是高端产业聚集地。

不过缺点也很明显,其他城市是金字塔结构,比如北京上海以环线来区分房价。苏州是扁平结构,中环以外的郊区的新城和中环以内的老城房价一样都是有可能的。并且目前几大新城的产业导入也远远不够。像我每天就必须要通勤40公里来往于科技城和吴江太湖新城。因为吴江太湖新城目前的互联网/IT产业十分薄弱,还是以制造业为主。

8)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曾经各自为政的户籍政策:

在2020年以前,苏州市区(姑苏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工业园区)落户政策一致,吴江区、昆山市、太仓市、张家港市1区3市有自己独立的落户政策。

这就导致了,2020年以前在苏州市区工作是无法通过人才引进落户到吴江区、昆山市、太仓市、张家港市的,反过来也是同样的。这就导致了买房时,苏州大市的社保可以在苏州大市范围内买房,落户时又只认当地社保。曾经在昆山和园区交界处有一个小区叫印象欧洲。买这个小区的有很多在园区上班,但是无法落户昆山导致小孩无法上学。

好在这个问题在2020年以后解决了。目前苏州大市人才引进落户政策是统一的,吴江区、昆山市、张家港市、太仓市还存在房产落户政策,过渡3年。3年后苏州大市只支持积分落户和人才引进落户。

9)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苏州各个能打的县级市们:

很多人对县城的概念还比较刻板,县城就是比不过地级市。但是这个刻板映像在苏州乃至江苏,是需要调整的。苏州下辖县级市全都是TOP10,其中昆山1、张家港3、常熟5、太仓10,吴江区按照县级市排名可以排到第6。我用国内前三的省份地级市的经济规模来对比一下,当这个对比是很粗暴的。县级市毕竟行政权限在那里。

昆山市=江苏镇江市

张家港市=山东泰安市

常熟=山东聊城市

太仓=广东昭关市

吴江区=广东揭阳市

在这样经济规模下的县级市,才能自己搞高架内环,自己规划轨道交通,自己引进985大学。市区建设与地级市无异。这就是扁平化带来的好处。当然坏处也有,县级市房价赶上市区也非常常见。

再补充一条,2021年开始,苏州下辖的6区4县市,除了姑苏区外,另外9个区县都达到了千亿GDP以上。姑苏区在5年内也能达到千亿GDP。目前来看也是国内少有的发展特别均衡的二线城市。

10)再补充一些冷知识:

1、其实苏州的政治地位没有想象的那么低,苏州市一把手往往都兼任省委常委(与南京一把手平级)。最近两任一把手,都是副省长级别的。目前的江苏省长之前是苏州一把手。

2、苏州有苏E和苏U两个号牌,新车上牌时大概是3:7的比例在分配。苏州地区的车子开车都比较野的原因是苏州市区的限速牌照和电子警察没有外地那么严格导致的。跟开车的人籍贯哪里,个人素质以及性格没有关系。

3、江苏有27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其中有9个在苏州,除了姑苏区没有其他每区县一个。其中很多经济开发区都是当时的村里集资自办的。比如昆山经济开发区。

4、苏州是全国第一大工业城市,可能也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城市。

5、苏州并不是完全依赖外资,苏州的本土民营企业也十分发达。苏州吴江的恒力集团更是全国民营企业排名第四。

6、苏州有很多产业链型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在产业链上很知名,但是普通消费者听都没听过。比如恒力,恒力是全球最大的工业丝生产厂家,你可以理解为大部分服装企业的上游原料都是恒力提供的。

7、苏州的互联网产业相比一线城市算是荒漠,跟二线城市相比除了杭州之外,还是有一些竞争力的。可见我另外一篇回答:

苏州有哪些靠谱的互联网创业公司? – 苏州湾余文乐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252173/answer/21831383

 

个人比较期待的几个点:

1、苏州9条地铁完工。1-8号线 S1线 (2025年)

2、苏锡常城际、如苏湖城际、苏虞张城际、嘉闵线北延太仓,形成苏州大市的城际铁路网。苏州大市内部空间距离被缩短。(2023-2030年)

3、苏州湾1号隧道(2022-2026)苏州湾2号隧道(2022-2026)

4、苏台高速 七都-胥口段 (2023-2027年)

5、苏州大市社保公积金体系账户合并,跨统筹区自动迁移余额。跨统筹区政策互通。

6、中环南线吴中大道段快速化。(2022-2026)

7、东环南延三期通车

8、苏同黎快速路通车。

9、吴江区与市区的行政机构彻底合并。(目前吴江户籍章还是吴江市,吴江公安局不是苏州公安局吴江分局)

总结:

最后来拔高一下高度,苏州的分散其实是散装江苏的缩影。经济发展越均衡的地区,散装都是必然的。总而言之,均衡发展带来的好处要远比散装带来的不方便好的多。并且解决散装带来的问题,要比实现均衡发展难度要小的多。当苏州彻底实现了一体化,不再有地域隔阂,各种制度都统一时,届时的苏州将无比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