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项目的特性就是非常赶,创始人脑子里面有很多想法想快速变现。这时候,一定不能因为要赶业务需求而放弃了一些基础工作的建设。基础工作就是一款产品的地基,地基不牢后期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补足。

1、通告通知

产品上线之后,层出不穷的问题。如何和用户建立沟通渠道,除了通过IM,通告通知是最及时有效的方式。通告通知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有以通知栏弹出的。也有同过Banner做通告的。如果你的产品没有Banner那一定要预留一个通知入口。哪怕没有通知可以隐藏掉,未雨绸缪一定有用。

2、用户反馈

用户反馈是一对一与用户沟通的最有效的方式,可以及时获取用户的使用体验以及一线需求。总有一些人不重视用户反馈,觉得没人会无聊到去提建议。可实际上,很多用户会主动的提反馈意见。腾讯有10/100/1000法则,已经强调了用户反馈的重要性。一款好产品,一定是能解决广大用户群体需求的产品,而不是解决创始团队需求的产品。用户反馈必须定期收集整理,及时回复。想做好产品,收集用户反馈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工作内容。

3、分享机制

上线之初,拉新是最重要的事情。一个良好的分享机制,可能会引起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至于运营策略举两个栗子。

滴滴:利益驱动分享得红包机制。O2O产品大部分有此机制。用户在完成订单之后,可以给好友发红包。通过直接发送给好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等SNS社区的方式。好友在收到红包之后,随机获得额度不等的代金券。

美拍:可以给产品的一些亮点功能设计一些门槛,让用户必须分享才能开启。美拍的少部分滤镜需要分享到朋友圈才能使用。可以起到部分传播效果。

团购模式:代表案例,拼好货商城,经典团购模式。凑齐人数才能开团,通过分享机制拉人进团。

4、接入数据统计

数据决策论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目前在行业内还有很多公司采用的是拍脑袋决策论。很多需求在一群人七嘴八舌的讨论下,就确认了。非专业人士总是会犯两个错误,1、把自己的需求当成是大部分人的需求 2、看过一部分用户就认为大部分用户都是这样。

初创项目中,解决争议最好的方案就是用数据说话。理论要有数据支撑,实在不行就做A/B测试,收集数据快速试错。但是目前来看,很多公司在数据采集上并不是很在意。接入友盟或者Talkingdata只是为了统计一些基础数据,如新增、日活留存率等等。并没有做事件统计以及漏斗模型。

另外自己研发一些基础的数据统计也很重要,比如运营活动专题的PV/UV,转化率等等。

5、客服IM

这点和反馈有些重合的地方。客服可以及时解决用户的疑问,降低用户的不信任感。有及时响应的客服,对于提升留存率和转化率也有很好的帮助。并且,有一些运营活动涉及到奖品发放时,这时候客服IM可以建立一条快速有效的沟通通道。

还有一些没能概括到的基础需求,可以后面补足。